发布时间:2023-09-11
本站讯(通讯员 冷思霏)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响应天津大学提出的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经管学部自2013年起与甘肃省宕昌县定点结对,承担对口帮扶任务,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源源不断贡献“经管智慧”。
党建引领增活力
学部党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党委书记毛照昉牵头负责,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一方面,加强理论武装,深化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认识,加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上;另一方面,强化责任担当,积极落实学校乡村振兴计划任务,定期召开宕昌乡村振兴工作专题工作会议,研究学校工作计划和任务,从产业扶贫、党建扶贫、教育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方面入手,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党委书记毛照昉、党委副书记袁婷多次赴宕昌实地察看项目推进情况,看望慰问驻村干部,与宕昌县政府领导、企业代表进行交流座谈,共同研究落实乡村振兴工作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市场营销系党支部与城关镇党委开展结对共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进与对口支援单位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帮助完善对口支援单位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扶贫的方式促进支援单位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提升。
甘肃省宕昌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艰苦,位于该县南部的大寨村,曾是个“无人、无地、无资源”的贫困村。2013年起,学校先后派出三位驻村第一书记,他们扎根大寨村接续奋斗,用热血挥洒青春,来自经管学部的杨帆就是接棒的第三任第一书记。
初到大寨村的杨帆,为了打开工作局面,一方面,他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着力发挥村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多次举办共建大寨村、巩固脱贫攻坚专项大排查、打赢防疫攻坚战、防洪防汛、集体产业发展改革等主题党日活动,把村上的大事、难事都置于集体讨论决策之下,凝聚了村两委班子的共识,解决了村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另一方面,他不断深入农户家中,了解村民情况。因为经常戴着草帽和村民唠家常,渐渐地被大家称为“草帽书记”。
“这是我在驻村工作中收获的最大幸福——只有村民把你当成了自家人,喜欢你,认可你,才会这样称呼你。”杨帆说,“有了村干部和村民的支持,很多工作就好办了,乡村治理也愈发有活力。”
精准助学、办理低保、临时救助、小额信贷……杨帆为村民解决难题尽心尽力。大寨村在整体脱贫以后,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但村内聚居区拥挤,公共土地资源紧张,无法满足需求,村民幸福感指数有待提升。
经过充分调研,杨帆提议在河堤与村居之间的“大坑”上给村民兴建休闲广场。提议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天大投入75万,天大建筑设计院免费设计,经过一年多建设,海棠广场惊艳大寨。
海棠广场占地3300平方米,其名称来源于广场道路两边种植的海棠树和油橄榄树。海棠是天津大学的校花,油橄榄是沙湾镇种植的特色经济作物,寓意两地心手相连、携手前行。广场上立着一块刻有“海棠广场”四个大字的心形石和一块雕刻了《海棠广场记》的石碑。心形石寓意天大的爱心,《海棠广场记》介绍了天大对大寨村的帮扶历史和大寨村的脱贫攻坚之路。广场上还建有一个“初心亭”,亭子里装有古老石磨,既寓意子孙后代要不忘初心,勤俭持家,又寓意我们党不忘初心,为民众谋幸福。供水站建起来了,路灯也有了,这一切都在让大寨村悄悄地换了新颜。
海棠广场建成前后
新212国道拆迁变化
海棠广场的建成,是大寨村走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一步。2022年10月,大寨村被列为“陇南市2023年乡村建设示范村”,大寨这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成为了周边羡慕的示范村。
产业兴旺赋新能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从宕昌实际情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部教师解决宕昌难题的钥匙。
学部郑春东、张慧颖、陈卫东、李承宏四位教授领衔,充分发挥管理学科优势,瞄准宕昌扶贫在营销策略、品牌打造等痛点问题,扎实开展调查、论证、研究等工作,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撑,让科研成果转化为扶贫效益,建立扶贫脱贫长效机制。
学部还与光大银行合作开展消费帮扶,协调发放共计7万余元宕昌农产品。组织多位教师瞄准宕昌在旅游开发、营销策略、品牌打造等痛点问题立项研究,由李灵、郭焱、白寅三位副教授领衔,多次赴宕昌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召开专题会议打磨提升,建立长效帮扶模式。在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上下功夫,优化全域旅游规划方案,助力建设5A级景区。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上下功夫,帮助完善“宕昌模式”,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支持天津大学帮扶车间产品擦亮品牌,广开销售渠道。
李波科研团队深入了解陇南电商发展轨迹,收集2013年至今电商发展思路,提炼以花椒、核桃、苹果等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现状。与陇南市电子商务局进行多次交流探讨,针对目前陇南电商发展瓶颈,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协同编写陇南市电子商务十四五发展规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举办“天津大学——宕昌县村办合作社会计人员记账规范与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财务管理与会计系杨育龙老师对180余名乡镇村财务管理人员传授了规范的账务处理技能,为宕昌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致富带头人、新一代农民。
大寨村交通不便、自然资源的匮乏与土地的稀少,是造成大寨村曾经大部分村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无人无地无资源,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主,留守村子的以老人、妇女和小孩为主,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基于这样的现状,杨帆决定把发展稳定持续的产业作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一户一户地走访,一家一家地了解。他的调研做得扎实,问题也抓得精准。
杨帆充分发挥经管学部的学科优势,虚心请教经管学科的专家教授,对大寨村的产业发展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果实。在管理和运营模式上,对村集体合作社进行改革,确定以“经理负责制”作为管理核心,通过设立“村干部+帮扶干部+村民代表”的监督理事会进行监督,促进合作社有序健康发展;创办了属于大寨村的网上商城“大寨甄选”,构建了自身的电子商务渠道。在产品研发上,聚焦“生态陇南、康养胜地”的大政策,依托天津大学药学院的科技优势和县内丰富优质的中药材资源,研发足浴包和杯装黄芪茶,开启了高质量的多种类经营模式,学校也在2023年投入10万元支持足浴包生产设备采购,预计9月量产。
“这2个产品的出发点就是在充分利用宕昌本地特产的基础上,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既能让宕昌老百姓得实惠,也能让村集体产业获得更好的收益。”杨帆介绍到。在品牌战略上,为了提高产品标识度,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聚焦甘肃的地理和历史定位与“一带一路”的关系,注册成立了“甘肃丝路印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请了商标“丝路说”。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杨帆主导的大寨村产业发展迈进了新的阶段。
大寨村合作社的探索发展之路,为宕昌县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为“宕昌模式”的丰富和完善贡献了天大智慧。
以大寨村合作社发展为主题的案例先后入选了2021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十大典型案例、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局“社会帮扶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案例”。
本来杨帆的任期到今年5月已经结束,为了把产业发展的各项创新举措和示范村建设的想法落地生根,他主动申请延期了一年,他的婚期也再次延期,这已经是他第3次推迟婚期了。“未婚妻是我们天大的校友,所以她很理解我。”杨帆笑着说。
营销助农添新资
天津大学自2020年6月开始,市场营销系党支部与学部团委合作,每年持续举办全国公益助农营销赛,始终牢牢聚焦宕昌乡村产品营销,依托社交电商模式,通过“产品调研+技能培训+营销实操”的方式,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助农助销之路。
营销赛组织方通过座谈会和问卷搜集发掘地方特色,寻找营销爆点,进行产品调研,提炼出5个宕昌产品特色文化要素,即绿色自然、千年药乡、红色文化、羌藏韵味、电商特色。为了激发营销主体的内生动力,组织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10余名市场营销方面的专家学者,聚焦社会创业营销、农产品品牌定位与传播、营销数字化等主题开展专业培训,学员覆盖宕昌电商从业者、农户80余人,助农学生700余人,有效帮助帮扶地企业提升了人才竞争力。连续三年的大赛共组织来自全国的各大高校700余名学生进行营销实操,引导学生“各显神通”助力消费帮扶。
营销赛先后设置电商、文旅、美食赛道。电商赛道,选手携手被帮扶地区企业共同优化营销策略,形成营销方案20万字,开展直播活动10余场,浏览8000余人次,累计销售额44.24万元;文旅、美食赛道,选手通过挖掘记录美丽风景和乡土人情,用照片、视频和文字呈现乡村振兴画卷,用助农商品创作美食,用诱人的色香味为助农特色产品“打CALL”,利用学科优势帮助企业塑造了产品特色和文化名片,活动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教育在线等媒体报道。
学部导师团队郑春东、马向阳、罗城、白寅、殷红春等从营销策划、广告投放、形象设计等多方面为同学们进行培训,引导大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落到实处。郑春东、张敏、马向阳、罗城等教师多次担任赛事评委。
全国公益助农营销赛聚焦“社交+电商”的新业态,提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口号,趟出一条“社交+电商”的裂变式营销之路。针对宕昌本地企业运营管理与营销,学校已申请教育部乡村振兴案例项目1项、天津市创新创业项目1项,完成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发表案例2篇,已完成待发表案例3篇,走出了一条“农户+企业+高校”的产学研结合助农增收之路。参赛学生团队以“轻创业”的方式与农副产品企业“结对共建”,不仅帮助乡村企业扩大产品销售,学生团队也在营销过程中积累创业经验和方法,辟出了一条“学生团队+企业”的“轻创业”实践育人之路。
“半年时间,能一起做一件充满意义、具有影响且终生难忘的事,能为国家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青年之力,看到我们发起的助农营销赛得到社会各界认可,全国高校数百名师生自发参与进来,营销助农,创业实践,我们感到特别荣幸”,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2020级博士生王轶涵说,“通过营销赛我们为他们助农帮扶搭建了一个平台,也为他们创业实践种下了一粒种子。成绩的取得是激励更是鞭策,我们会牢记青年的责任与使命,继续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扎实学业学习,磨炼本领,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对口支教育新星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是推动落后地区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效果,在教育方面,有必要“扶上马”后再“送一程”。
秉承“涵养家国情怀,坚守天大品格”的信念,学部连续两年派支教队前往宕昌县,跨越1763公里,因爱而聚。
2019年夏季“宕寻经彩 昌兴北洋”实践队来到了宕昌县金木九年制义务学校,建成了第41间天津大学梦想教室,为孩子们点燃梦想,陪伴他们一路翱翔;同年7月,天津大学第51间梦想教室建在了宕昌县何家堡乡河口小学,同时也将孩子们梦想的种子播撒;2020年,宕寻者再次出发,将第74间梦想教室圆满落成,兴学之路,经管人一路相伴……
从5间北洋梦想教室的建立,到“五育并举”观念的培养,不变的是天大经管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将大学之道长久地播种在宕昌的土地里。
“因为听到‘你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时望进的那双澄澈的眼睛,因为那一声声简单而通透的‘火乐姐姐’,我希望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成为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希望能用一腔热血改变或改善哪怕只有一个孩子的命运,对得起他们叫的‘老师’二字。”,这是研究生支教团田烁选择支教的原因,孩子是乡村的未来,是乡村潜在的“人才”,而教育是那个改变未来的手段。
提升曾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让山区孩子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根基之所在。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手段。支教给学生们传授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更是对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塑造。大寨九年制学校校长后金海感叹,“教育帮扶指引孩子们走出了认知的荒漠,越来越多孩子向往上大学。”
“感谢天大的老师们这些年的帮扶,给我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经常能听到当地百姓感激的话语。
天津大学自2013年起定点帮扶宕昌县,十年来为宕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力量。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学部特色,持续推进重点帮扶工作,以产业策略为立足点,以助农营销为切入点,以支教帮扶为结合点,帮助宕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乘势而上开启乡村振兴建设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