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14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交通拥挤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已经成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我国大城市的公交分担率较低,这也是导致大城市频繁出现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大约50%的乘客认为出行时间是选择出行方式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公交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运营应该以缩短出行时间为主要出发点。
公交车辆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行时间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车辆在运行途中消耗的时间。另一类是公交车辆在公交站点内消耗的时间。实地调查及学术文献中都指出,公交站点的停靠时间占到公交系统运行时间的20%-40%。车辆途中行驶时间受到道路交通情况的影响,很难提升。因此,提升站内停靠时间就成为了改善公交系统效率的关键一环。
中国式公交站点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乱”。这个“乱”字主要体现在如下一些主要方面:
(1)社会车辆占用公交站区域。在某些公交站点,特别是商场、学校附近的公交站点,社会车辆占用公交站点的现象经常发生。社会车辆随意停靠,使公交车辆进出站出现困难,增加了站内服务时间,也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行人在站内组织混乱。乘客在站内的行为没有一定的规范,出现了行人在机动车道聚集的现象,甚至出现乘客在公交车门拥堵的现象。这些现象同样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降低了车辆在站内的服务效率。
(3)公交司机驾驶行为的随意性。车辆进出站不需要停靠在指定位置即可上下车乘客。后车超越前车造成前车在站内继续等候。后车完成服务超越前车驶出公交车站,造成安全隐患。车辆多次停车以上下车乘客。诸如此类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交站点的服务水平。
公交站点的上述特性影响了公交系统的整体服务效率。站点服务时间的波动性越大,公交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越大,造成了部分乘客很长时间等不到一辆车。另一方面,公交车辆的到站行为具有集聚性的特点,即多辆同线路公交车同时到达。这些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公交系统的客户满意度,降低了公交系统的分担率。因此有必要对公交站点的服务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公交系统的满意度。
对于公交站点的管理与协调,主要有三种办法。第一、规范社会车辆的行为,禁止社会车辆进入公交站点区域停靠。第二、规范乘客行为,限定乘客在公交站点的活动范围。第三、对公交车辆进行实时优化控制,尽量减少车辆在站点的排队现象,使公交车辆尽可能均匀的到达公交站点。
朱宁老师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于2012年11月入职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信息管理与管理科学系。主要从事交通及物流系统的建模与优化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9篇。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