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张中祥:全球能源互联网 需制度跟进

发布时间:2016-03-31

中国可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出发点,倡议建立相关合作性组织,并尽快形成类似全球能源宪章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让区域性能源合作跨越制度藩篱,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制度保障。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 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的是满足全球的电力需求,源头是清洁能源,这中间需要一张大的电网来传输。当然,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即从国内互联到洲内互联再到洲际互联。

目前,全球已经形成了北美、欧洲、俄罗斯—波罗的海三个特大型互联电网。欧洲超级电网、东北亚互联电网、北非向欧洲输电的“沙漠计划”等区域性电网互联日益受到重视。这些区域性的电网都将成为全球能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他们的推进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中国在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东北亚能源合作:巨大潜力待挖

以与我们联系较为紧密的东北亚能源合作为例。

2005年前后,有关东北亚能源合作的讨论就很多。发展这些年,它主要包括两部分:油气管网和东北亚超级电网。

油气管网主要是将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输送到中日韩等消费国。目前,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石油管道已经稳定运行。而俄罗斯和日本、韩国的联网,由于海峡和朝鲜的障碍,目前还在讨论中。东北亚超级电网则是将蒙古的戈壁太阳能和俄罗斯的水电输送到中日韩,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和中国已对东北亚超级电网项目研究了数年,但推进缓慢,一度因国际政局动荡而搁浅。

总的来看,东北亚能源合作组织受关注度虽然有所增加,但区域合作的潜力远未有效发挥,多边合作关系还非常薄弱。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消除误解,增进互信

全球能源互联网由习近平主席倡议,国家电网公司是推进主要力量,未来几年是关键期,除却技术方面,其他方面的挑战也不小,首当其冲就是舆论压力和政治互信问题。

该怎么应对呢?

一是要消除误解,让社会真正了解全球能源互联网。就像质疑中国国有石油企业在海外的石油产量是否能够帮助提升中国的能源安全、是否比直接在市场上购买更符合逻辑一样,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经济性和战略意义的认知也并非铁板一块。能源虽是一种战略性商品,但毕竟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应当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事实上,中央最近也一直在强调还原能源商品属性。这不仅仅只是指在国内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同时也应当包含中国能源企业海外并购、投资的商业逻辑这样一些问题。因此,在提高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经济性和战略意义的认知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近几年,关于电改,关于特高压,国内一直争议不断,在国家电网公司牵头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时,对电价可能会被垄断的质疑声也都存在。这也侧面说明了大众并没有完全了解全球能源互联网及相关及技术。

就说特高压,已经争议了好多年。现在,在力推能源生产消费变革的背景下,科学发展特高压已被定调,并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国家电网也凭此技术中标两个海外项目,与高铁和核能一起,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一块招牌。近几年,国家电网公司以收购成熟项目股份的方式为主,先后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和意大利成功投资优质资产,海外的净资产回报率通常是国内的3~5倍。

其实对特高压的争议,除技术原因为,部分是因为在现行的国家制定电价下通过特高压技术把更大电网联系起来强化了国家电网的垄断。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对国家电网的互联互通、做大做强的质疑就不会消失。这一问题的关键不是大家一直热议的电网分拆,而是要实现电力市场化定价,否则不管是两个电网还是十个电网,对一个小区怎么用电,并没有带来根本的变化。最近北京、广州两大电力交易中心的成立,跨省电力交易将实现,就是一个好的市场化开端。这样今后包括三峡的水电、蒙东的风电、新疆哈密基地的火电等要送到东部地区,可以按照市场,而不是按照原先的调度计划来分配输送,这将对电价市场化起到积极作用,使价格信号从时间、空间上反映实际成本和供需状况,有效引导供需。

更进一步,在全球能源互联的环境下,每家每户都可能既是电力消费者又是电力的生产者,电力是在全球范围内交易,想要垄断基本不可能。

国外的质疑则主要集中在能源安全方面。如同互联网一样,全球能源互联网也会面临着安全方面的问题。但如今,没有网络,我们生活的便利度会大打折扣,很多工作无法开展。可以很确定的讲,目前互联网的利是远大于弊。全球能源互联网也是这个道理,气候变暖、雾霾侵袭已经严重干扰到我们的生活,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因为安全问题而放弃对绿色生活的向往,无疑是因噎废食,而且随着特高压和智能电网的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我们防范和控制能源安全风险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二是要加强政治互信,尽快成立相关国际组织,明确纲领性文件。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为数不多的由中国政府倡议的国际合作项目,服务全球绿色发展,也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交织着诸多的政治博弈。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同于国家电网以往以收购成熟项目股份方式为主的境外投资。它涉及的地域更广、因素更多,面临比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多的困难与风险。因此,在强调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意义的同时,也要考虑其商业逻辑,这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涉及到多国经济利益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也不例外。

无疑,全球能源互联网从战略构想走向共同行动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由中国政府倡议,但切记不要自说自话,以免重蹈花钱赚吆喝烧钱买教训的覆辙。不可否认,特高压电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关键,国家电网在特高压技术方面具有优势,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面临其他方面的挑战可能远超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中国可以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为出发点,倡议建立相关合作性组织,并尽快形成类似全球能源宪章的纲领性文件,加强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让区域性能源合作跨越制度藩篱,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制度保障。

文章来源:《能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