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学者观点】毛照昉:国内“后疫情时期”及海外“疫情暴发期” 共存环境下的我国制造业复工复产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0-03-23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各行业的运营节奏,不仅医疗、零售、餐饮、娱乐和公共交通等服务行业受到严重影响,以制造业为主流的实体产业同样遭受了较大冲击。

目前,随着国内疫情趋稳,各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有序开展。制造企业及其供应商正在全面复工的基础上努力恢复产能,国家也通过减租减税和供应链金融服务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度过疫情难关。但与此同时,海外疫情却在快速扩散之中,近期接连发生的国际股市熔断更是体现了欧美国家民众对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不足。在推动我国各行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应综合考虑国内各行业复工复产阶段特征及海外企业随时可能爆发的停工停产,及早制定潜在风险的应急处置方案,降低产业链断链风险。现对处于国内“后疫情时期”及海外“疫情暴发期”共存环境下的我国制造业复工复产对策提出以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党组织及领导干部作用,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在复工复产的初期阶段,员工状态需要恢复过程。一方面,员工由于长期居家待工,作业技能与工作效率均存在不同程度衰退;另一方面,疫情彻底清除之前,返岗员工内心或多或少存有一些恐慌与不安。这些客观情况不仅有可能影响产品的生产质量,也可能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直接或潜在风险。企业需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与领导干部作用,通过轮岗值班等方式下沉到生产车间和员工宿舍等一线场所,告知员工企业应对疫情防控的缜密措施,使员工真正放心、安心。同时,要直面员工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一时间疏导员工情绪,将潜在问题与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

复工复产阶段,要继续加强疫情防控措施。要鼓励员工自驾返岗工作,同时放宽疫情期间的外地车辆限行政策,要求非自驾员工乘坐班车上班,并做好班车的疫情防控措施;实施制造业错峰生产和服务业错峰运营,避免员工集中时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对返厂员工宿舍、车间和餐厅等厂区公共区域按政府要求实时监测员工体温与健康状态;严格执行宿舍居住人数限额,并通过错峰就餐等方式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疫情管理机构与各职能部门要加强疫情联动监控,随时发现疑似隐患,随时处理。

对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等必须现场作业之外的行业,要求员工尽量远程居家办公,视返岗企业运营状态和疫情发展情况逐步恢复常态工作。

二、提升企业常态协同研发与应急敏捷转产能力

应重视加强制造企业间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研发。在保持各企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优势前提下,鼓励企业提升标准化、通用化与模块化比例。即对产品内部结构,通过标准化和通用化在降低零部件品种的同时,提升产品在质量、成本和生产效率方面的综合改进效果;同时运用模块化理念实现不同产品甚至不同品牌产品组件的共同定制开发。进而在保障市场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过多零部件种类带给企业研发、采购、生产运作、售后服务和综合物流的组织难度和成本压力。鼓励企业间通过购买或协作等方式实现核心技术的联合开发与知识共享,避免相同或相近技术的重复开发投资。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通过产学研对接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解决各种核心部件,特别是海外供应商垄断部件的瓶颈技术开发问题。

面对疫情等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制造企业也可通过以上标准化与模块化运营模式实现多供应商协同敏捷转产,降低阶段性缺货风险。同时,在这种协作机制下,企业间还可通过防疫物资及相关生产设备的快速转产与资源配置,更快更好地服务社会防疫需求。

三、关注海外疫情发展,降低海外物资断链风险

目前很多制造业都是全球化生产,物料来自全球各地。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零部件供应商在全球布局十分广泛。比如一台汽车的变速箱可能来自日本爱信公司、传感器可能来自德国博世公司、大灯可能来自法国法雷奥公司。尽管诸多制造企业一直努力推进海外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但仍有大量KD零部件依赖进口满足国内生产需求。

受疫情影响,世界各国纷纷提升防控等级,采取禁止国际航班入境、对入境人员采取强制隔离、关闭边境通道等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目前,国际海运物资的运转基本处于正常状态,对欧美供应商而言,其较长的海运周期基本能够保证我国制造企业两个月左右的海运物资需求。相比之下,空运物资则受国际货运航班和国际航空运价影响较大,此类部件海外供应商一旦停工停产,对我国制造企业生产进程影响必将更加直接。同时,对海外供应商断链风险的关注并非局限于企业一级供应商,其二三级供应商同样需要重点观测。以汽车企业为例,尽管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可能由我国自主制造,但这些核心部件的前端零部件,如电容、电阻、芯片等大多还需从日本和韩国采购。一旦海外疫情继续恶化,二三级供应商的供货不足,便会通过一级供应商间接传导给制造企业,造成相关产品的断线停产。

如今海外疫情尚处于爆发期,未来发展不确定性较高。各企业需及早制定应急预案,通过替代产品供应商、备选供应商遴选或自主开发转产等措施,做好企业当期与中长期生产运营安排。

四、通过“共享员工”解决企业阶段性员工短缺瓶颈

在应对疫情的复工复产过渡阶段,保障企业员工数量是产量恢复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疫情期间的招工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员工招聘、培训补贴和政策,并通过以下“共享员工”政策缓解企业招工困境。

首先,制造企业可通过协作对可能造成停线停产的“瓶颈”部件供应商实施“共享员工”精准配置,以平衡自身生产与急需部件供应商的员工匹配,实现“点对点”生产支援。

其次,在本地员工可复工初期阶段,鉴于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处于停业状态,制造企业可面向以上行业招聘临时工作人员。待全面复工复产后解除临时聘用关系,此类“共享员工”既可缓解制造企业的临时用工需求,保障外地员工的复工职位,也可降低当地服务行业为支付停工期间员工工资和保险等所承担的成本压力。

此外,来自学校特别是职业技校的实习学生已成为部分制造企业“共享员工”的主力军,一些企业的实习生占比更是达到50%以上。但目前实习学生依照学校要求仍无法返岗,给企业正常复工复产带来一定障碍。建议对企业实习学生采取与在校生的差异化管理,在做好隔离、防护和安全输送的基础上,参照企业对本地与外地员工的返岗要求,严格管理本地与外地实习学生,在确保生产生活安全条件下,发挥实习学生对复工复产的有力支撑作用。

五、加强5G环境下的智能制造与万物互联

政府有关部门可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智能制造进程,指导企业加大协同研发投入,推进产业上下游的互联互通,提升生产制造的智慧化水平,实现企业内部、供应链成员及供应链间的信息实时共享与协作,提高整个产业链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柔性应对能力。

运用5G通讯手段、智能制造及智慧供应链等相关技术打通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的供应、生产与销售渠道;建设应急管理智能大数据平台,实时准确抓取各类信息和联网共享,提供深度分析和预测判断;发挥区块链作用,构建信息共享与透明体系,保证应急供应链的有效监督与高效运行;实现应急物资的精准需求征集、生产组织(包括直接生产、敏捷转产及设备配置等)与物资精准配置,提高物资使用精准度和利用率;推进工厂无人化与智能化生产,实现生产与物流等环节的无接触操作,进一步降低突发疫情的扩散风险。

“新冠疫情”在带给我国各行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方面诸多难题的同时,也历练了我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系统工程思维与应急处理能力。党和国家领导的科学决策、医护政务人员的无私奉献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真执行,是我们成功抗击新冠疫情、快速恢复正常秩序的制胜法宝。眼下正值取得我国抗疫最终胜利的关键时刻,在科学防疫的同时,快速实现全行业复工复产和全民正常生活,是我们当期的关键要务。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密切关注海外疫情发展带给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影响。海外疫情的持续恶化可能引发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停工停产,进而通过各级供应商带给我国相关产业链较高的断链风险,应及早予以识别,并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方案。

学者介绍:

毛照昉,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和管理创新。现任国际生产与运作管理学会(POMS)副主席(分管亚澳地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副主任、天津大学中欧物流与供应链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等职。曾作为首批国家资助联合培养博士赴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学习,后加入中国一汽集团,作为主要成员负责一汽墨西哥合资工厂建设项目,工作期间他将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的德系与日系生产与运营体系融会贯通,总结出大量宝贵的精益运营理论与实战经验。2010年起任教于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并赴普渡大学Krannert管理学院开展合作研究。作为项目或课题负责人获得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资助,曾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家电网、宝钢、格力、一拖、戴尔、Bunge(越南)等企业开展过管理咨询与技术服务,并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和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作为2019年POMS国际会议(中国)的首届大会组委会主席,将POMS国际系列会议引入中国,为运营管理学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