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天地ALUMNI WORLD

校友寻访接力 | 管理与经济学部点亮中国天津 @建筑学院

发布时间:2025-10-20


齐平川

华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2007年工程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

从天大校园到职场深耕

校园经历助力职业发展

2005年,齐平川选择作为研究生走入天津大学研习两年。谈到成长历程,齐平川坦言,这两年的求学经历为他带来了三件礼物,构成了他的成长底色,是支撑着他走到今天的底层逻辑。

第一件礼物——实事求是”的校训,“无论是管理团队还是对外合作,‘敢于说真话,直面问题’这种务实的态度都是我的核心优势。”校训精神不仅塑构建了齐平川的做人准则之一,更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根本原则,让齐平川赢得了同事、合作伙伴的信任。

第二件礼物——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淬炼”,研究生阶段深耕的工程管理课程,为齐平川装上了一套“系统化思维引擎”。课堂上反复演练的“目标拆解法”,如今成了他操盘复杂业务的利器,面对云计算领域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将战略目标拆解为产品迭代、客户拓展、团队协同等可落地的模块;处理跨部门协作的难题时,又能通过清晰的节点规划和责任划分,让繁杂事务变得条理分明。这套思维框架,如同精准的导航系统,始终指引着他高效突破工作中的重重关卡。

第三件礼物——温润深厚的师友情谊,提到师友,齐平川对刘应宗教授的言传身教至今印象深刻。那位数十年如一日自律的学者像一束光,照亮了他对“坚持”二字的理解。如今,这份精神早已内化为他的行动自觉——无论是行业前沿知识的学习,还是团队管理经验的沉淀,他始终以“日拱一卒”的坚持稳步前行,在云计算这个高速迭代的领域里,从未停下精进的脚步。

以实事求是为根基,用项目管理思维提升效率,再以导师的勤勉精神持续精进。这三重养分交织在一起,既赋予了他务实可靠的底色,又给予了他高效破局的能力,更点燃了他持续成长的动力,成为支撑他从天大校园走向行业前沿的深层密码。

抓住机遇与直面挑战

经验技能提升发展空间

毕业后,齐平川抓住三个关键:第一,重视学校专业建设与行业需求的衔接;第二,把握行业发展周期与个人职业规划的匹配度;第三,在职业选择时应当平衡专业价值、发展空间与个人诉求。选择入职华为开启了自己的就业之旅。

刚到南非时,面对满是专业术语的英语合同,齐平川连基本条款都读不明白。这种“学生时代的知识储备跟不上职场实操需求”的落差,没有让他退缩。他把陈永强老师的合同管理手册翻得卷了边,常常熬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齐平川说,职场没有补习班,缺什么就得自己补什么那段时间,他的办公桌上总堆着厚厚的合同文本和笔记,每页都写满了批注和延伸思考,这次经历让他对职场有了全新的体会,成功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

转做管理岗初期,他也曾陷入“自己冲在前面干,团队却跟不上”的困境。第一次带5人小团队时,他习惯了亲力亲为,结果不仅自己累得团团转,项目进度还频频滞后。意识到问题后,齐平川主动找来BLM战略模型等资料系统学习,他说,别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这次经历实现了从专家岗到管理岗的跨越,为他的职业路带来了全新的突破。

涉足云计算、数字能源等新业务领域时,齐平川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技术术语和行业规则,每个领域都需要重新学习。然而,他却认为,每次调动都是一条新的起跑线。在新的学习中,他保持开放学习的心态,抓住底层方法和本质规律,接受“被迫成长”,走出了他的舒适区。

每一次困境面前,他都没有把“不懂”“不会”当作借口,而是用“缺什么就补什么”的主动和“不搞定就不罢休”的韧劲,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能做到”。这种在逆境中快速补位、在陌生领域主动破局的能力,让他在职业转型的关键节点总能迈过坎、踩准步,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130周年校庆祝福

百卅风华续谱新章

最后,校友齐平川表达了对母校天津大学的祝福:“虽然我已经离开学校很久了,但每次看到天大越来越好都会很高兴,期待母校的专业可以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希望师资人才力量可以越来越强大,希望天大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祝母校130周岁生日快乐!希望天津大学可以越来越好,希望我们的校训‘实事求是’可以被天大的同学和老师们一以贯之地坚持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